为健康加冕:当医学的温度遇见生命的奇迹​ 一位结肠癌患者的“保肠”之战与免疫治疗的曙光-新华网
新华网 > > 正文
2025 08/18 10:47:39
来源:新华网

为健康加冕:当医学的温度遇见生命的奇迹​ 一位结肠癌患者的“保肠”之战与免疫治疗的曙光

字体:

  38岁的张璐璐,在母亲因结肠癌离世的阴影中长大。当同样的便血症状出现在自己身上时,恐惧让她逃避了整整半年——她害怕重蹈母亲的覆辙,更害怕手术后终身与造口袋为伴的命运。直到2023年冬天,一份基因检测报告为她打开了另一扇门:“dMMR/MSI-H型结肠癌,通过免疫治疗病理学的完全缓解率60%-67%”​。

  这不是冰冷的医学数据,而是一个关于“选择”的故事。

  传统观念中,癌症治疗常与“切除”画等号。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心翔教授的医疗团队提出了方案: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胸腺法新等免疫调节药物。从治疗初期:尾骨胀痛、排便频繁,免疫调节药物如“缓冲剂”般化解副作用,让治疗得以持续。到第六个月:肠镜显示肿瘤完全消退,CT影像中原本的病灶痕迹荡然无存。

  “我们治愈的不仅是疾病,更是患者对生活的希望。”主诊医生李心翔教授这样诠释治疗的意义。张璐璐回忆道:“医生告诉我,我的肠道保住了。那一刻,我哭得像个孩子。”

  这一案例背后,李心翔教授临床不断探索,从精准分型:dMMR/MSI-H型患者仅占结肠癌的15%,却是免疫治疗的“黄金人群”,到协同突破:胸腺法新等药物通过调节T细胞活性,将免疫治疗的“单兵突击”升级为“军团作战”。“医学的终极目标,是让患者不必在‘生存’与‘尊严’间做选择。”李心翔教授说。

  张璐璐的故事有一个沉重的前提:若早半年筛查,肠癌治疗风险可降低超70%​。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年均增长3.9%,但早期(Ⅰ期)诊断率不足10%,超 80% 患者确诊时已至中晚期,错失最佳治疗时机,李教授呼吁:45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肠镜,有家族史者可提前至35岁。

  ​​ 张璐璐的康复不仅是个体奇迹,更是中国医疗从“治病”到“治人”​理念跃迁的缩影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通过#为健康加冕#四期特别节目,见证更多癌症患者重铸生命之光的历程。

 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兰天源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