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济南7月2日电 题:数字经济撑起近“半壁江山”,山东激活发展“新引擎”
新华社记者张武岳
旅游旺季来临,闻名遐迩的泰山景区又有了新玩法。
全息投影在巨型天然山体舞台展开,轨道车、机械马车联动22件创意道具打造移步换景的“时空隧道”,数字建模还原72位历史人物衣冠礼器……经过数字化升级的《中华泰山·封禅大典》,让游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印象。
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,助力文旅产业提质升级。“除了科技与文旅相结合的新产品外,我们还用数字化手段,串联起泰安83个A级以上景区、100余家酒店民宿、50余家文创企业,研发泰山旅游游客服务平台‘自主点单’功能,不断优化旅游体验。”泰山文旅集团副总经理侯传坤说。
在齐鲁大地,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。目前,山东累计推出省级数字产业重点项目100个,建立培育10家平台经济重点企业、7个平台经济产业集聚区,培育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6个。2024年山东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过49%,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.5万家。
今年以来,山东以获批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为契机,印发出台《山东省数字政府建设一体化综合改革方案》《数字强省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》等文件,以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为重点,全面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质、产业数字化转型提级。
在京杭运河的重要内河港口——济宁龙拱港,传统人工作业场景已被智能化系统取代。无人集卡载着集装箱精准驶向货轮,北斗导航将定位误差缩小至2厘米,岸桥司机坐在百米外的控制室,借助5G网络回传的高清画面及控制系统,就可以远程抓放货箱。
“全流程数据互通后,集装箱作业效率提升80%,铁水中转效率提升50%以上。”济宁港航龙拱港有限公司科技信息中心副主任顾强说。
受益于数字赋能,航运业成为济宁的优势产业。2024年济宁港口货物吞吐量、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9666万吨、43.2万标箱,均居全省内河港口首位。
既有传统产业的“智变”突围,也有新兴领域的创新领跑。山东强化公共数据供给、数据资产管理、数据流通交易与创新应用,推动大数据在更深层次中赋能千行百业。
济宁市兖州区中堃农业装备(山东)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各类农机设备的企业,过去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销售。“依靠‘易运盈’,我们成功打开非洲市场,产品销售有了新的增长点。”公司总经理朱鹏说,今年公司的海外订单占比预计突破15%。
朱鹏口中的“易运盈”,是当地的一家跨境电商服务商,致力于破解中小企业“出海”隐形门槛,帮助企业实现精准获客。
据易运盈(山东)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杭介绍,公司自主研发的“易盈出海”数智外贸云平台,整合了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关交易、社交媒体、展会采购商等多元数据,企业只需在平台的获客地图上输入产品种类,就可以获取目标区域客户的相关信息。
“我们正在助推山东纺织服装、轻工制品、汽车配件等多个优势产业‘出海’,目前已有超过3000家企业通过平台获客。”苏杭说。
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綦琳说,山东将组织实施数据价值释放提速行动、数字经济发展提质行动、数字政府建设提效行动等,力争年内全省总算力达到12.5EFLOPS(EFLOPS是指每秒进行百亿亿次浮点运算),确保省级政务云可靠率达到99.99%,建成5000个智慧社区、100个数字农业示范场景,数字经济总量占全省GDP比重突破5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