窄巷子拐大弯打通增效“黄金通道”-新华网
新华网 > > 正文
2025 08/20 14:36:04
来源:新华网

窄巷子拐大弯打通增效“黄金通道”

字体:

  8月18日,国家能源集团国源电力(神东电力)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国神公司”)黄玉川煤矿综采二队作业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,12404综采工作面长达239米的庞然大物——自移设备列车,在狭窄的巷道内成功完成首次高难度U型拐弯。

  经测算,此举将助力该工作面多回采80米优质煤壁,预计增加回采产量15.09万吨、回采煤量11.61万吨,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约3600万元,增加利润约750万元。

  设备列车堪称综采工作面的移动心脏,源源不断地为采煤作业输送动力并提供坚实保障。然而,当设备列车遭遇复杂多变的巷道环境时,拐弯便成了一项充满挑战性的任务。

  国神公司黄玉川煤矿12404工作面,回撤通道仅174米,而设备列车却长达239米,空间上的不匹配,使得传统拆解、运输、重组的移动方式在此无法实施。末采期间,设备列车必须经由宽度有限的联巷,完成U型转弯,才能顺利进入辅运巷。

  这一要求,对于任何一支采煤队伍来说,都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。

  “说实话,一开始听到这个任务,很多老师傅都觉得悬。”现场负责人、综采二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郭杰说,“239米长的‘钢铁长龙’,要在这么窄的联巷里拐个U型大弯,难度可想而知。但生产任务不等人,效益提升是硬道理。我们党员骨干带头立下军令状,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!”

  面对这一难题,郭杰迅速行动起来,牵头组建了一支由技术精英和党员骨干组成的专项攻关小组。党员张红日、张瑞明等关键岗位人员主动请缨,担任此次拐弯任务的核心操作人员。

 

图为班前会学习设备列车拐弯安全技术措施

  攻关小组成立后,迅速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。他们首先对2联巷进行了全面而精确的测量,为设备列车的转身腾挪出宝贵的空间。

  然而,精确的空间数据只是基础,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实现设备列车在狭窄巷道内的精准拐弯。

  “就像开一列超长的火车,每节车厢的转向角度和时机都不同。”张红日一边紧盯着设备列车的操作阀,一边向身旁的员工解释,“我们拆开轨道连接段,更换超长液管,利用调偏油缸和单体支柱,像搭积木一样,指挥头车先偏转30度,然后牵引后续车辆逐段跟进、微调。整个过程必须像绣花一样精细,毫厘之差都可能导致刮帮甚至倾倒。”

  在拐弯过程中,攻关小组独创了“分段控制、动态调节”拐弯法。

  他们先将轨道连接段全部取下,上直道后再次安装;同时,拆下相邻车辆间的轨道连接段,将待拐弯车辆外侧的连接液管更换成更长的液管,以适应拐弯时的长度变化。随后,使用调偏油缸或单体进行角度调整,使头车滑移一定角度后前移,多次调整角度实现大弧度转弯。

  “报告队长,1号车角度30度,准备首次牵引!”对讲机里传来头车操作员清晰的口令。

  “收到!2号、3号车注意跟随姿态,外侧监护人员紧盯间隙!”郭杰在现场沉着指挥,声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。

  张瑞明则带领班组人员,紧张地监测着每一处连接点和油缸压力:“压力稳定,U卡到位,轨道无异物……可以继续前进!”每一次微小的移动都凝聚着团队的紧密协作和高度专注。

  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调整,设备列车终于在狭窄的巷道内首次成功实现了U型拐弯。这一刻,所有的艰辛与付出都化为了无尽的喜悦与自豪。

 

图为设备列车拐弯设计图

  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,党员先锋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。郭杰作为队长兼党支部书记,全程坐镇指挥中枢,协调各方资源,解决突发问题。他的身影在作业现场来回穿梭,时而查看设备运行状态,时而与技术人员讨论调整方案,时而安抚紧张作业的工人。

  “党员就是主心骨,关键时候必须顶得上、靠得住。”郭杰抹了把脸上的煤尘,坚定地说道。在他的带领下,党员们纷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冲锋在前、勇挑重担。

  张红日、张瑞明作为技术尖兵和操作核心,连续数日奋战在最前沿。他们反复演练优化操作流程,确保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。“作为一名党员,设备安全、人员安全就是我的责任。”张红日在操作间隙表示,“操作阀组的手稳不稳、心细不细,直接关系到整个行动的成败。”

  机电技术员付金兴则带领警戒组,严格执行安全措施,高声警示:“联巷抹角处禁止站立!辅运巷已设警戒!设备完好复查完毕!”

  洪亮的警示声在巷道中回荡,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。在他们的示范引领下,全体当班员工士气高昂、严谨操作,成功完成了设备列车的U型拐弯任务。

 

图为设备列车联巷拐弯

  成功喜悦之余,郭杰的目光已投向更远处。

  “这次U型拐弯的成功,证明了我们团队的创新能力和战斗力。”他感慨地说,“它不仅仅解决了眼前的生产衔接问题,更验证了一套安全高效移动超长设备的技术方案,为未来类似条件工作面的高效回采积累了宝贵经验。”

  “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,探索更多的高效开采方法和技术手段。”郭杰满怀信心地表示,“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真正转化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!”

  国神公司黄玉川煤矿12404综采面设备列车的成功转身,是科技力量、党员担当与团队智慧完美融合的典范,生动诠释了国神煤矿人勇攀高峰、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,为集团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。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刘佳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