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续面”风波暴露了什么问题?-新华网
新华网 > > 正文
2025 08/20 11:25:28
来源:红网

“续面”风波暴露了什么问题?

字体:

  一碗十三元的饸饹面,本该是再寻常不过的街头餐食,却意外搅动舆论。8月13日晚,三名女子带着四个孩子在郑州某面馆消费140元。商家规则写着“一人一碗,可免费续面”。前两次加面顺利,第三次想再添加被拒。顾客留下差评,商家则把监控视频上传网络,未打码的孩子面孔迅速传播,风波就此点燃。8月15日,双方在有关部门调解下约定:商家删除视频、顾客撤销差评。但协议未能终止争议,商家在直播间旧事重提,顾客随即表示要诉诸法律。这场看似偶然的冲突,最终暴露出三个必然的问题。

  面馆的规则,并非没有写,但留下了模糊空间。“一人一碗,可续面”,没有说明儿童是否算作“一人”、是否允许分食、续面是否有限次。双方各执一词,矛盾的种子就此埋下。当自媒体用“七人只点一碗面”的标题渲染时,真相更被遮蔽。规则若模糊,就一定会引发争执;标语上的“无限”,不能只是营销噱头。

  矛盾升级后,顾客根据体验写下差评,这是消费者正当的维权方式。商家若有异议,可以解释、申诉,却不该“亮剑”式公开监控。差评是评价体系的一部分,是消费者的权利。若每一次差评都可能换来曝光隐私的代价,谁还敢如实反馈?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,需要保护差评,而不是打击差评。

  风波中最无辜的是孩子。视频未经处理直接上传,四名未成年人的脸清晰可见,并很快被制作成表情包在网络上扩散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明确规定,未经肖像权人同意,不得制作、使用、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。而涉及未成年人更应取得监护人同意。商家的做法,已涉嫌侵权。而网络上的二次加工,则把孩子推向更深的伤害。我们必须明确,孩子的脸,不容触碰。

  8月15日的调解,本以为能为此次事件画上句号。遗憾的是,双方的一纸协议像揉皱的餐巾纸,很快被扔进角落。协议缺乏约束力,谁先违约,另一方就只能诉诸司法途径。这暴露出的是制度短板:调解不应只是面子工程,而应当有刚性执行力。否则,公众对调解的信任就会像这张纸一样轻易被撕碎。

  回望整个风波,它不是“谁占便宜”的口水战,而是三重提醒:商家的规则必须写清楚,不能含糊其词;消费者的差评权利必须被保障,不能因不满而遭报复;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,必须是社会共守的底线。

  热闹总会过去,但留下的裂痕需要弥补。愿下一次,孩子们被记住,不是因为一碗面里的纷争,而是因为他们的笑容。(嘉梓均)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马若虎】